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東大院两项项目入选南京市首届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

東大院 東大院 2022-12-14

近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六朝博物馆举办南京市2021“国际古迹遗址日”开幕式活动,公布了“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最终获选的十佳工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山陵碑亭修缮工程”“曾公祠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成功入选,是继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和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等大奖后,在遗产保护设计领域取得的又一佳绩。




01

中山陵碑亭修缮

中山陵陵寝建筑由我国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其选址以钟山为龙脉,气象雄伟;平面构成呈警钟形,寓意“唤起民众”。建筑风格朴实坚固,庄严肃穆,不仅是中西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而且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和城市象征之一。

其位于中轴线上陵门与祭堂之间的碑亭,屋面由于雷击,出现瓦件碎裂、脱落、屋面漏水等问题,产生安全隐患,影响正常使用。

本次修缮前的检测结果显示,碑亭两层屋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状况:正脊吻兽破损、垂兽戗兽缺损开裂,瓦面多处缺损、变形,琉璃构件釉面风化、铜制椽望锈蚀,内墙面渗水等问题。

针对病害状况,本工程修缮方案结合了相关的文献查阅和现场踏勘,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勘察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遵循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最低干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修缮设计原则和保护措施。

具体的修缮内容包括:针对屋面瓦件,根据现场三维扫描信息补配严重残缺的脊饰构件,如垂兽、戗兽、勾头、滴水等;拆揭重铺部分损毁的盖瓦及底瓦,并尽可能保留使用原有瓦件,补配缺损的勾头滴水以及钉帽,保留使用原有构件。修补了有破损的混凝土屋面板,增加防水层。对椽望、封檐板等金属构件重做防腐处理。同时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清洗室内外墙体以及须弥座的水渍污垢,对花岗岩墙面重做勾缝。

此次的修缮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修缮完成后,加强日常保养。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原真性,也是存续南京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




02

曾公祠修缮及环境整治

南京曾公祠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九条巷,是由清政府敕建的曾国荃的专祠。建筑始建于1891年,自20世纪50年代后,曾公祠一直作为钟英中学的校舍使用。建筑保留了初建时的三进院落格局,但因年久失修及不恰当改造改建,存在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原有的风貌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已不复往日的神采。

寝殿修缮前(上)修缮后(下)

在整个工程中,设计与施工难度最大的是祠门前砖细牌楼的专项修复工程。该牌楼位于一进祠门处,是南京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清代牌楼,施工技术复杂、雕刻工艺精湛。因年久失修加之排水不畅导致砌体劣化,其明间发生了严重倾斜,楼顶偏离超过20厘米。针对此问题,公司项目组在充分勘察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揭顶落架的方式进行修缮。落架后对倾斜墙体进行扶正与补强,并重新梳理屋面排水系统,彻底消除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隐患。修缮实施前,通过高精度的数码图像与现场比对,将数以千计的砖细构件进行逐一编号,落架后统一保存整理,在墙体扶正加固后一一归位安装,重现了牌楼初建时的风貌。

本次修缮工程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在保存文物建筑建筑的原形制、原结构、原建筑材料、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消除文物建筑损坏的根源和隐患,保证古建筑的结构安全,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修缮过程中和竣工后,扬子晚报、学习强国、荔枝网、秦淮发布微信公众号、南京文旅微信公众号、南京晨报、现代快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对曾公祠修缮工程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及正面的评价,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关注并收获了积极的评价。


项目名称:中山陵碑亭修缮项目

项目地点:南京市

设计起始时间:2017年7月1日

竣工验收时间:2020年8月26日

项目负责人:朱光亚、高 琛

项目参与人员:陈建刚、赵 元、罗振宁

建设单位:中山陵园管理局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检测:江苏东大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江都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威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曾公祠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

项目地点:南京市

设计起始时间:2018年4月1日

竣工验收时间:2019年12月07日

项目负责人:朱光亚

项目参与人员:陈建刚、许碧宇、穆保岗、赵 元、罗振宁

建设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检测:南京东南建设工程安全鉴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北殷祖古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威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供稿:遗产保护研究院

编辑:品牌运营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